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福建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福建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


课程简介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具有独特的思政育人土壤。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经络腧穴学》教学团队在继续教育领域开展思政课程建设,探索专业教育、继续教育、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课程授课对象大多是已在医疗机构工作、为寻求进一步提升的在职人员。课程提炼有针对性的思政育人目标:提升中医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夯实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守正创新精神。在大目标的引领下,深入挖掘各篇章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相融合,并写入教学大纲。在明确育人目标和挖掘思政元素之后,团队进一步从多环节开展思政建设。在团队建设方面,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进而选派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在平时备课中,通过线下研讨会、线上交流会开展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学习优秀案例,并在此基础之上先后两次修订教学大纲,利用网盘建立思政素材资源库,实现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在质量保障方面,实施“课程主任负责制”,建立“课程主任+主讲教师+辅导教师”三级师资体系,教师们各司其职,多层次保障教学效果。同时,形成听课制度,定期开展成员间的互听互评,对融入课堂的思政元素进行重点把脉,宣传优秀举措,整改不足之处。


思政元素:爱国情怀、医德医风、医患沟通、人文关怀、文化自信、守正创新


教学名师和团队



张学君

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工作。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负责人。曾获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正式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5部。学术兼职情况:中国针灸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校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经穴效应规律研究、针灸学教育研究。



纪峰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课程主讲教师,参编规划教材多部,参编新世纪全高等中医药院校汉英双语创新教材1部、实训教程1部、针灸学PBL教程1部、主编科普读物1部,主持福建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项、线下一流课程1项、教改项目3项、校“停课不停教”教改项目1项、“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项目1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多篇;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三)。



林驰

讲师,博士,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课程主讲教师,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经络养生与文化》《针灸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针灸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曾获得福建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福建省高校第一届移动教学大赛二等奖。福建中医药大学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篇。



何玲玲

副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课程主讲教师。研究方向:经穴效应的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2020年获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比赛二等奖;2019获第七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及现场教学单项奖;获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二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2017年获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比赛一等奖及教师风采奖。



林莺

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课程主讲教师,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耳穴疗法》《经络与女性健康》等课程主讲教师。曾获福建省高校第一届移动教学大赛课堂教学阶段二等奖,福建中医药大学第六届教学新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特别组)三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和二等奖(排名第三)。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陈采益

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任督二脉等经穴内容及其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整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2项,厅级、校级课题各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4项。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针灸学》负责人,曾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校“优秀青年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参编教材3部。



何芙蓉

讲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课程主讲教师,中国大学MOOC网络公开课《经络养生与文化》主讲教师之一,主讲校级在线课程《灸疗的内涵与应用》。2017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主持并参与国家、省厅级、校级科研课题近10项,发表论文10多篇,参编针灸相关教材4部,参编科普著作(刮痧疗法)2部。主要承担《针灸学》《中医刮痧疗法》《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急症》等课程的教学。


教学设计与实践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具有独特的思政育人功能,对针灸推拿学专业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定,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弘扬,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课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育人目标和教学设计

本课程授课对象大多是已在医疗机构工作,为寻求进一步提升学业水平的在职工作人员。因此课程提炼有针对性的思政育人目标:提升中医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夯实医德医风教育,提高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守正创新精神等。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把握前述目标以实施教学计划:

中医药文化底蕴培植和爱国情怀培养。线上线下混合构建中医药文化底蕴培植平台,“润物细无声”地增强学生文化和专业自信,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领学生热爱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医德医风教育。以“大医精诚”为切入点,明确它是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统一,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从而夯实医德医风教育。

职业胜任力教育。本课程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显然是必须的,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医患纠纷事件为案例,适当引入人际交往、沟通交流、人文关怀等内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职业认同感,做到专业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两不误。

守正创新精神培养。针灸学科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历代医家的创新精神,尤其是近年来针灸学科更是得到长足进步,腧穴主治的拓展、科研成果的涌现等,体现着一代代针灸学者的辛勤付出,也给医学生树立了守正创新的榜样。

在抓住育人目标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教师充分挖掘课程各篇章中的教学资源,将爱国情怀、法治意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人文关怀、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提炼出来,充分发挥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统一起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课程各篇章思政融入一览表见表1。


表1 课程各篇章思政融入一览表


(二)课程形式

针对学习对象特殊及面授时间有限的特点,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壁垒,进行了恰当的教学改革,制定了创新的培养模式,即以“中医药文化底蕴培植”为先、“针灸学习方法论建立”承上,“临床应用能力提升”为要的层层递进的模式进行培养。在三层次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始终,通过优化专业知识、讲述中医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推动课堂国际化等措施逐渐展开,形成“教+育互促”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授课方式更加灵活,讲授基础上添加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线上学习)、专题研讨部分。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同时,整合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授课平台优势,充分结合教学团队建立的3门在线慕课(《经络养生与文化》《经络与女性健康》《耳穴疗法》),构建线上线下混合育人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三) 课程质量保障

为保证思政育人的质量,课程主要通过以下五方面进行:

1.组织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活动

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如选派教师代表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2019年全国课程思政培训班,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举办的课程思政提升专题培训。在培训交流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融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2.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本着以比赛促建设的思路,团队推选教师参加了全校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并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佳绩。

3.团队集体备课,挖掘思政内容

团队沿用针灸教研室一如既往的传统,群策群力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思政内容融入方式和技巧。

4. “课程思政”内容写进教学大纲

团队要求课程紧紧围绕前述育人目标,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把课程思政的内容写进教学大纲。在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后,2020年4月、2021年8月先后两次完成大纲的修订,并以大纲为指导,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具体的授课计划中。

5.三级师资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实行“课程主任负责制”,建立“课程主任+主讲教师+辅导教师”三级师资体系,教师们各司其职,多层次保障教学效果。

(四)建设机制及建设流程

课程团队通过自学、集体学习和参加培训,充分学习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明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工作的内涵和实质,主动把课程思政工作变成课堂教学的自觉行动,并通过多个环节开展建设工作,建设流程见图1:

图1课程思政建设流程


1.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和选派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或竞赛活动,要求代表教师向团队汇报活动所学所感,提高团队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2.课程大纲修订

完善教学大纲,增加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写进教学大纲,并落实到具体的授课计划中。

3.优秀案例总结

收集总结出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佳、学生反馈好的教学案例,做成具有参考、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进行分享交流,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丰富经验。

4.思政素材资源库形成

利用百度网盘建立思政课程素材资源库,形成思政素材资源共享,团队成员可随时上传和下载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如本专业名人学者的励志故事、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等,或者优秀教学案例等多种材料,凝聚集体力量,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5. “课程思政”集体备课

通过微信群聊、云学习、线上线下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讨论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课程开展的成效,推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6.听课制度形成

响应学校号召,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团队所有教师参加的课程思政示范观摩听课活动,重点对融入课堂教学的思政元素进行把脉,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进行宣传表彰或督促整改。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由于授课对象是在职工作人员,面授课程时间有限。团队充分发挥建设有四门在线慕课的优势,结合《经络养生与文化》《经络与女性健康》《耳穴疗法》《灸疗的内涵与应用》四门课,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等多个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的育人形式。不仅弥补了线下教学时间有限的弊端,也提升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坚定了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


课程成效与规划


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本专业的热爱增加,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水平提高。在平时学习中,学生也会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积极完成线上慕课。同时团队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题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的观摩课,分享课程思政的建设经验。因此,本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辐射效果:

(一)高校到基层的辐射——医术的传播

安排高年资教师授课,教学中教师会把同行专家的经验融入教学,如介绍吴炳煌教授的浅针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二)由点到面的辐射——文化的传播

通过推荐学生线上学习中医文化底蕴特色课程《经络养生与文化》《经络与女性健康》《耳穴疗法》,提升学生文化底蕴,通过学生可以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到家庭、单位和大众生活。

(三)由己及人的辐射——医德的传播

通过将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炳煌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无私奉献的专业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四)人才培养效果

课程建设也促进团队成长,形成一支教学热情高、基本功扎实、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队伍。老师们有教学热情,课后常通过QQ群与学生互动;有与时俱进精神,熟练掌握学习通APP、智慧教室等软硬件设施,积极制作在线慕课,现已建成慕课4门,其中3门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有较扎实基本功,团队成员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教学竞赛奖励19人次,其中何玲玲老师获得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林驰老师获得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佳绩。团队拥有省级本科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4名,校级教学新秀2名,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

(五)未来发展规划

立足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发展更系统、更全面。

1.培植中医药文化底蕴——开设文化底蕴课程

搭建文化底蕴培植平台,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专业热情和家国情怀。鼓励学生自学《经络养生与文化》《经络与女性健康》《耳穴疗法》线上慕课,厚植中医药文化底蕴。

2.开设网络远程学习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拟建设《经络腧穴学》和《经络腧穴学(汉英双语)》线上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弥补线下教学时间有限的弊端,将《经络腧穴学》建设成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推动该课程实现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开放式”发展。

3.加强兄弟院校交流学习——提高建设水平

借鉴各兄弟院校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成果,安排本课程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高本课程建设水平。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福建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